关于vue的原理看了很多博客文章,但总是很零碎,不系统,而且可能有错误的地方。正好上次参加趣店&活动行举办的厦门大前端沙龙,提问拿到了几本书,其中包括《深入浅出Vue.js》
时间慢下来好好读书吧。
Object的数据响应
变化侦测
vue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响应式和组件化了。如何实现响应式……这也是网上最多的问题和文章分享的主题了。
如何侦测一个对象的变化?
目前有两个方法:
- 使用ES5的Object.defineProperty
- ES6的Proxy
vue2.x使用的是defineProperty,所以不支持 IE8 及以下版本。在vue3.0中,该用了Proxy。Proxy后续也要总结一下。
通过defineProperty定义数据,每次读取该数据,get函数就会被触发,每次设置新的值,set函数就会被触发。
1 | Object.defineProperty (data, key, { |
依赖收集
我们之所以要监测数据的变化,是因为当数据变化时,可以通知那些使用了该数据的地方。vue的解决方法是先收集依赖,数据变化时,把收集好的依赖循环触发一遍。
即,在getter中收集依赖,在setter中触发依赖。
vue封装了一个Dep类,用于收集储存依赖,并在其封装了一些收集、删除依赖与向依赖发送通知的发放;
1 | export default class Dep { |
vue封装了defineProperty函数,来将依赖Dep类与变化侦测相结合:
1 | function defineReactive(data, key, val) { |
依赖 Watcher
在vue中,依赖可能是template,也可能是用户手动写的watch;因此,vue抽象了一个能集中处理的类:Watcher。
Watcher是一个中介,数据变化是通知它,然后它再通知其他地方。在setter中执行watcher.udate方法。
一个常见的例子:
1 | vm.$watch("name", function(newVal, oldVal) { |
我们在新建一个watch时,把这个watcher实例添加到name的dep中,当name改变触发setter时,遍历依赖数组dep,到该watcher时,触发其update方法,在update()中再执行我们定义的回调函数。
so:
1 | export default class Watcher { |
递归侦测所有的Key Observer类
前面都是手动侦测一个属性,在实际中,一个对象可能有很多属性。因此,vue封装了一个Observer类,将一个数据中的所有属性,包括子属性都转换为 getter/setter 的形式,这样就不会漏掉所有的值变化。
1 | export class Observer { |
object的问题
在一些方法里,我们手动向已响应的对象中新增一个属性或删除一个属性:
1 | this.obj.name = "tom"; |
由于未通过Observer去添加侦测,所有这些新增属性的变化就侦测不到。因此,vue通过vm.$set和vm.$delete这两个API来解决这个问题。在vue3.0中,由于使用ES6的Proxy,故不存在这个问题。
数组的数据响应
1、重写数组的方法。
虚拟DOM
在一个web应用中,状态会不断发生变化,如何在数据变化后重新渲染到页面上?
为此,Angular用了脏检查,Vue2.0与React用了虚拟DOM。
虚拟DOM:通过状态生成一个虚拟节点树(Virtual Node),然后使用虚拟节点树去渲染,每次状态发生改变时,使用新生成的虚拟节点树和上一次生成的虚拟节点树进行对比,只渲染不同的部分。
在Vue2.0中,每一个组件会实例化一个Watcher,当组件内状态发生变化时,只通知到组件,然后组件内部通过虚拟DOM去对比和渲染。也就是说,一个组件内的数据发生变化,整个组件都会编译生成新的vnode。在Vue1.0中,每一个数据都有自己的Watcher,数据变化就通知哪些依赖节点更新,从而不需要进行对比。这种方式粒度很细,导致内存开销与依赖追踪开销很大。故Vue2.0优化了这一点,采用了中粒度的做法;
Vue通过编译将模版转换成渲染函数,执行渲染函数得到了与真是DOM对应的虚拟节点树vnode。并将该虚拟节点缓存,数据变化时生成新的vnode,通过一个diff算法,将新vnode与oldVnode进行对比。最终更新视图。
流程:
VNode
vue中定义了一个VNode类,使用它实例化不同类型的vnode实例,来表示不同的DOM元素。这些vnode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对象,使用不同的属性来描述DOM的属性。
1 | // VNode类代码 |
VNode类型
- 注释节点
- 文本节点
- 元素节点
- 组件节点
- 函数式节点
- 克隆节点
举个例子:
文本节点:
1 | export function createTextVNode(val) { |
通过这个方法就生成一个文本节点:
1 | { |
克隆节点用于优化静态节点和插槽节点。即创建克隆节点把原节点属性克隆一遍。
元素节点
1 | <p><span>hi</span></p> |
对应:
1 | { |
patch
patch本身就有补丁修补的意思。
DOM操作的执行速度远不如js的运算速度快,因此把大量DOM操作搬运到js中,使用patching算法来计算出真正需要更新的几点,最大限度的减少DOM操作,从而显著提升性能。
patch需要做三件事:
创建新增节点
当一个节点在oldVNode中不存在,而新生成的VNode存在,就需要使用vnode生成真实的DOM元素,并将其插入到视图当中。
对于新增的元素节点,通过document.createElement()来创建DOM,再通过parentNode.appendChild()插入父级中。
若这个节点有子节点,还需先创建子节点。递归循环这个vnode的children属性,为每一个子节点创建元素,插入新创建的父级元素中。
删除节点
同新增,使用parentNode.removeChild();
更新节点
对于静态节点,即<p>hi</p>
这种,第一次渲染后不会再变化,所以这种节点会跳过更新节点过程。有助于提升性能。
如果新的节点是文本节点,即有text属性,那就直接把原DOM的node.textContent换成新节点文本。
若不是文本节点,即元素节点。没有children属性的话,就是一个空元素,若oldVNode中该节点有内容,就删除该节点下的内容,就成了空元素。
到最后只剩新的vnode与oldVnode都存在children属性了,此时更新子节点的逻辑:
循环newChildren,每循环到一个新子节点,就去oldChild中找是否存在和当前节点相同的旧节点。若找到了,就继续判断,若是静态、文本、空、有children之类的情,就这样递归。如果位置不同,就移动节点。